•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03 13:09:1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您好,我家房子需要打扫了,能请一位保洁员过来吗?”家住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街道陆集社区的陆勤芳老人,夫妻二人均属重度残疾,生活难以自理,平时生活主要由女儿照料。这两天女儿有事,不能照顾父母,老两口自然就想到了联系政府招标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电话联系后,工作人员许晓芸很快来到了陆勤芳家中,为老人打扫卫生、洗好头发,并代购了菜、米、油等一些生活用品。

      “这样的服务今年俺已经享受三次了,服务结束后,把政府免费发放的服务劵给工作人员就行,真是方便!”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陆勤芳接受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合肥市包河区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要求,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加快推进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包河区委书记胡启生介绍,包河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老年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每年800万元的居家养老资金,同时投入260余万元,建成了总面积850平方米的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专业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

      “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必然趋势,目前居家养老中心开展的服务项目有信息呼叫、家庭访视、家政保洁、生活照料、代购配送、文体康乐、健康康复、卧床护理、生命关怀等近60项服务。”包河区民政局局长蔡芳说,“只要老人把需要反馈到信息平台,中心会根据老人需要,第一时间派出专业社工。”

      “今年我们已经录入了5万多条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居住状况、养老意愿、收入状况、服务需求等信息,实现了老人数据录入与统计服务、跟踪评估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包河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周军告诉记者,掌握数据后可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呼叫与响应、服务跟踪与评估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针对一些老人行动不便、使用电话不熟练等问题,包河区民政局专门定制了“电子保姆”——老人手机,轻轻一按就能呼叫热线。在包河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呼叫中心,记者看到,当老人打进热线时,通过GPS定位功能,电子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老人的具体位置,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库很快调出老人登记的详细资料。

      “别看小小一张券,作用可大啦!”记者刚走进安凯小区80多岁老人黄志明的家,老人忙不迭给记者“炫耀”起社居委发放的服务劵。

      老人称赞的服务劵,正是包河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一部分。老人在享受专业社工服务后,无需支付现金,只需提供由政府免费发放的服务券。“如果我想理发,跟理发室打个招呼,或者跟社区经常上门看望的社工人员说一声,理发师就会到我家来帮我理发,我只要给一张服务券就行。”黄志明告诉记者。

      2012年7月开始,包河区就率先启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区民政局为全区100多户一类低保和重点优抚对象按月发放了面值100元、200元不等的服务劵。目前,根据全市统一安排,服务劵面值改为5元、10元、20元,包河区已有1941人领取服务劵。

      “我因中风留下后遗症,行走、生活不便。之前不得已雇了一名护工照顾生活,可一半的退休金要支付给护工,生活拮据。现在好了,政府每月发放600元的服务劵,有事就给居家养老中心打个电话,就不用自己花钱请护工了。”黄志明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咱把护工也辞了,有专业人员照料生活,生活质量也提高啦!

      胡启生说,目前包河区已经构建了由政府、社会和市场三维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区政府为居家养老提供政策支持并安排老龄事业发展基金,用于购买服务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街镇、社区负责提供服务场所,专业社工服务社统筹整合社会各类养老资源,并发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开展公益性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文化娱乐、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志愿服务已经成了老人们幸福晚年的有力保障。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