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1-30 11:33:3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专题】2014年贵州两会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每一个子女对父母的职责,但是因工作关系,很多子女并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想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又担心父母在养老院过得不好。两难的抉择困惑着不少独生子女。在此次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有不少提出,应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业,让贵州的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70后夫妻的困惑:上有老下有小,我们该怎么办?

    贵阳市民杨先生今年40岁,在一家私企上班,妻子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两人都很忙。去年8月,杨先生67岁的母亲不小心滑倒,摔断了腿,在医院医治了一段时间后回家疗养。“我父亲已经74多岁了,本来行动就有一点不方便,我们只有请一个保姆回家。”杨先生会说,请一个保姆一个月要花3000多元钱,还有正在念初中的女儿需要用钱,生活压力很大。

    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除了自己父母,岳父岳母也需要人照顾。在母亲摔伤后,杨先生和妻子曾想过将两位老人送到养老院去,但是好一点的养老院收费很高,一般的养老院条件很差,他们担心父母在里面会过得不习惯,不开心,于是打消了念头。

    据省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副厅长马天云介绍,截至2013年,贵州省户籍人口里面60岁以上总人口为487万人,占比已经达到14%,其中贵阳市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7%。

    在这487万老人里面,空巢老人和独子老人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以贵阳市为例,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空巢老人就有8.18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32%。

    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合格的只有56家

    目前,我省的养老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因为有很多人抱着和杨先生同样的心理,好的养老院住不起,差的养老院不愿意进。

    记者对目前贵阳市的一些养老院进行了走访,发现好的养老院拥有的设备齐全,但是收费却不菲,而且床位紧张,即便是有经济条件的老人想要进去也得排队。而贵阳市大部分养老院都是比较低端的,设施设备不齐全,而且缺少护理工人,对老人的精神关怀更是一点都没有。收容的基本上都是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身体健康、有经济条件的老人是不会来这种地方的。

    据了解,目前全省合格的民办养老机构只有56家。民办养老院普遍存在设备陈旧不齐全,环境差的情况,那为何不改善一下呢?

    杨美学是贵阳市云岩区一家养老院的院长,2006年创办了养老院,一开始租住的是民房,前期投入了一生的积蓄8万多元,没钱请护理人员,就让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临时买书和光碟学习,一边学一边上岗,就这样经营到了2013年。

    2013年年初,民政部门对所有不合格的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清理关闭,杨美学的养老院达不到条件,可是养老院的老人不愿走,通过媒体的报道后,百花山附近有几名好心人免费将房子租给杨美学两年,让他继续办养老院。

    杨美学搬到新址后,四处借钱购买了新的床位和消防等设备,花了20多万元。省民政厅在得知了杨美学的情况后,为他申请到了20万元的善款。

    “民政部门来看过我的养老院,还有一些地方不合格,需要整改。但是整改又需要花钱,我不知道是该拿这笔钱还账,还是该拿来整改。”杨美学说,“其实很多民办养老院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运行困难,办一家民办养老机构的前提投入较高,但是回报很慢,收费过高没人来住,收费过低除去了护理工人的工资和房租等,就所剩无几,根本无法进行设备和服务的改善,不改善又吸引不了更多的人来。”民盟贵州省委社会服务处处长刘锰说,民办养老院在经营上往往陷入恶性循环。

    刘锰建议政府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可以通过公办民营或者民办公助等方式来扶持民办养老机构,让民办养老机构更好的运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养老需求。

    发展养老服务业应纳入全局统筹考虑

    66岁的王阿姨居住在贵阳小石城,在她眼里,最好的养老方式是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生活不用子女来照顾,但是自己又每天都可以住在家里,和儿女见见面,和孙子说说话。

     王阿姨的想法代表了不少老年人的心声。杨春兴提出,应按照不同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养老方式。对有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托老服务、送餐配餐、家政服务、心里慰藉等,推行义工护理服务,建立个人档案,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无法定赡养人的,则需要靠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养老机构集中供养。

    “政府应对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业行业降低门槛,在建设用地、融资贷款、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走一条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兴办为辅助,市场运作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路子。”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民政厅副厅长杨春兴说。

    对此,有多年调研养老服务的刘锰表示赞同。刘猛认为,贵州的气候非常好,适合养老,应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社会资金发展养老地产,这样既能发展养老服务业,又能发展旅游。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里面明确提出国家要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选择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九三学社贵州省委认为,我省已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加上我省气候宜人吸引了不少外来老人居住,因此有理由去争取成为国家试点。

    记者从贵州省民政厅福利处了解到,国家在每个省份有2个试点名额,贵州省目前也正在积极地做这项工作。

    “我省应该认真落实国务院35号文件精神,开展多形式多元化养老服务。”杨春兴提出,我省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把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考虑。

    记者从贵州省民政厅了解到,贵州省落实国务院35号精神制定的相关实施细则已上报,预计2月底可以出台。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