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范围将继续拓宽
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做出战略部署,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明确提出鼓励老年人投保保险产品、开展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
据李建宁介绍,在西藏,尊重长者是一种文化传统,遗弃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鲜有发生,因此大部分老人都是由家庭供养,居家养老仍是最普遍的养老方式。
而面向城市“三无”老人、社会老人和农牧区五保户老人的养老服务,则一直由政府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开展。
目前在西藏,政府建立的社会福利院对城市“三无”老人和农牧区五保户老人实行集中免费供养,吃、穿、住、用、行均由政府负担,还有相关的护理人员和医护工作者来照顾老人。
李建宁说:“‘十一五’期间,我们利用财政资金和彩票公益金建立了74所县级福利院,收养老人共2035人。从今年开始,我们还将用四年的时间将全区‘三无’老人和五保户老人全部集中到县级以上供养服务中心,实行100 集中免费供养。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城市各个社区、居委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托养服务,尝试对空巢老人、社会老人开展社区服务,为他们营造更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的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针对这一信息,我们应当如何解读?李建宁认为,这是对我国养老服务业今后发展方向上的总体引导。
养老服务业或将成阳光产业
李建宁分析称,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通过市场的作用来加大养老服务的范围和力度,可以促使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人性化,更加有助于养老。因此,作为一项产业而言,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多方面且不可估量的。
李建宁说:养老服务业涉及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睡眠用品、饮食营养、服装服饰、健康锻炼、休闲旅游、文化传媒、金融地产等方方面面,蕴藏着巨大的老年消费商机。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不仅能够应对老龄化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还可以提供更多岗位,增加就业,扩大内需。而与之相关的老年产品和老年服务用品的需求量也必然会日益增长。
因此,养老服务业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必将成长为一个阳光产业。”
以房养老不意味着政府放手不管
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以房养老是民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这种新的养老模式在西藏是否适用?对此,李建宁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建宁表示,以房养老是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属于社会化养老模式中的一种,是对于多渠道且适合国情的养老模式的一种探索,是养老制度社会化、养老服务业产业化的一种过渡方法。然而,目前国家也只是提出开展试点。在西藏,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还是居家养老,所以以房养老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对于养老政府放手不管了。进一步说,动员社会力量将养老服务产业化和市场化,本身就有赖于政府的各种职能与经济杠杆的共同作用。因此,我区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将继续加大公共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力度。
此外,对于社会民办的福利院等有志投身于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力量,政府也将给予其适当的经济补贴和土地使用政策上的优惠。
该《意见》出台后,其中诸多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新理念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西藏应被如何解读?近日,在我国首个法定老人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邀请了区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李建宁对《意见》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解析。他认为,西藏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与中央战略部署保持步调一致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尽可能地突出地方优势。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