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1-10 15:26:4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子女应“常回家看看”、老年人也需要监护人……7月1日刚刚实施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着重突出了“居家养老”的分量。我省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试点推行“政府补贴”性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但由于资金、人手紧缺等问题,使我省空巢老人这一日益庞大的群体在“居家养老”问题上依然缺乏有效保障。
        专家认为,只有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元化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等方面狠下工夫,才能使我省在“人口老龄化”这场已经到来的大考中赢得主动。

    现状:居家养老服务员成老人精神寄托

        家住郑州市红旗路85号院的张大妈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她腿不灵便,好在有服务员小郑每天风雨无阻来家里帮着做家务,“小郑陪我聊天,对我精心照料,她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寄托。”张大妈感激地说。
        这就是2006年以来,金水区民政局率先在我省推行的“居家养老,政府埋单”的新型养老模式,即政府掏钱请服务员,派到老人家中侍候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每小时12元,孤寡老人的服务完全由政府埋单,空巢老人需要自己承担费用的50%。
        金水区农科院颐和家园托老站,有活动室、餐厅、图书室等。76岁的牛大妈经常在托老站解决吃饭问题,她最高兴的是,和这么多老人在一起,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
    近年来,这种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集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社会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欢迎。

    困境:资金、人手奇缺,居家养老推行难

        可是,目前广受老人欢迎的居家养老模式,却仅在我省郑州、滑县、新乡县等地开展较好,还没有在我省普及开来,原因何在?
        “资金、人手都短缺,无法覆盖到更多有需求的空巢老人。”金水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范雷说。2006年以来,金水区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居家养老,但这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人的养老困难。居家养老服务员招聘难,流动性大,金水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万余人,仅有180多名服务员,所以目前享受到这项服务的只有1382人。
        而金水区27家托老站中仅有5家社会化运作、公办民营的托老站正常运行。其余22家公办托老站由社区承办,服务的对象是辖区内的所有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并非专职老年工作者,难以适应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对养老服务的多方面需求,造成托老站开门率低,开门效果差。

    破解:建立养老服务工作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据了解,我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空巢老人多,空巢化率达48%,失能老人约有100多万,农村留守老人多等特点。而目前我省缺乏必要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专业化的为老服务中介组织,究其原因,各级财政投入少、政策含金量小。我省省级财政也没有针对养老机构的补贴资金。
        省民政厅老龄处处长田开胜说,新修订的《老年法》明确了养老由传统的“家庭养老”到“居家养老”。去年我省出台的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已明确,到2015年,我省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为此,我省要建立健全五级居家养老管理服务网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服务机构、引进社工组织、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规模。同时,力争到2015年,建设3000多个达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认为,要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目前亟须在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养老服务工作经费长效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多元化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等方面狠下功夫,才是破解养老难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河南养老讯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