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1-03 10:55:5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竹筒饭的做法

    1.粳米浸泡20分钟,糯米浸泡4小时

    2.腊肠切片,香菇洗净,切粒

    3.将泡过的粳米、糯米放入锅中,加水,水开后煮2分钟

    4.将煮过的米捞出,倒入盆中,放入玉米粒、豌豆、胡萝卜粒、腊肠片、香菇片拌匀

    5.竹筒洗净,将拌好的米放入竹筒中
    6.上锅蒸30分钟
    竹筒饭,顾名思义就是用竹筒代锅煮成的米饭。起初是山区少数民族进深山劳作时,为了简便,从不带锅灶炊具,只带上大米。做饭时就地取材,即砍下一节竹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当竹筒表层烧焦后,筒内米饭立即熟起来了,这便是竹筒饭。
    竹筒饭,因地域不同,习俗不同,做法也各不相同,因此,竹筒饭有很多种。竹筒饭多见于中国南方及台湾,也就是说,出产竹子的地方,都可见到竹筒饭的身影。
    古往今来,利用竹筒烹饪,已是历史久远。最远的文字记载见于,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着《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中,“筒炙”的菜,用肉馅敷在竹筒上用明火烘烤而成。
    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器》中,有“竹釜”条载:“瑶人所用。截大竹筒以当铛鼎,食物熟而竹不熠,盖物理自尔,非异也。”
    使用竹釜之俗,至清代仍很盛行。清朝陈鼎在《滇游记》中记载:腾越铁少,土人以毛竹截断,实米其中,炽火畏之,竹焦而饭熟,甚香美,称为竹釜。
    清代朱彝尊的《食宪鸿秘》中,有“蟹九”,则是将蟹丸入竹筒煮熟而成。
    众所周知竹子具有利湿、保肝、明目之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道:竹益气可久食,利肠下气,化热消痰。
    时至今日,云南的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饪的传统肴撰,这与“满山的翠竹根连根”,竹子取之不竭有关,又因竹筒菜清香秀气,故流传不衰。
    竹筒饭风味独特,有多种口味,和米饭一样,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饭,青翠的竹节里,香软可口,口感柔韧,糯米香气飘飘,融翠竹清香于一体,味道极佳……

    关键词:竹筒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