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3-11-28 15:17:2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目前,我国三大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我国大部分人口,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最早,运行也最成熟,这一养老保险基金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我国整个养老体系未来发展的趋势。

         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增加,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持续增加,以及养老保险不断扩围。但是,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金支出将承受考验。

         从2004-2012年间,企业离退休人员增长率从6.1%,攀升到9.7%,相应的,同期养老金支出额增长超三倍。而同一时期参保职工人数除个别年份外,均保持稳定水平。尤其是“十二五”后期,我国就业人口数量将开始下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也将随之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011年以来,企业职工养老金支出已经突破万亿,而且增速逐渐扩大。就在去年,养老金支出与收入的增速持平。虽然官方一直没有公布对未来养老金收支的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再加上个人账户缺口,有可能出现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领取养老金人数越来越多,缴纳养老金人数逐渐减少,仅仅依靠财政资金显然难以填补。

         我国企业与个人的养老金缴费率已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在企业利润下滑的情况下,不具备上调的空间,而延迟退休短期内也难以推出。

         在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方面,加大划拨国有资产力度,已经成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之一。

         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改革《决定》,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将继续逐年提高,预期目标设定在2020年达到30%的水平。上缴的收益将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