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3-06-17 22:15:2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劳动报》报道,所谓居家养老,是立足家庭,依托社区,借助养老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在养老床位严重不足的现实下,上海不得不“两条腿走路”。为此,民政部门从2000年起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04年首次将居家养老服务列为本市政府实事项目。

    截止目前,申城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共计313家,服务人数共计1.10万人;社区助老服务社共计231个,服务人数共计27.20万人;其中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人数为12.60万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比去年增加42个,共计492个,受益人数5.40万人。老年活动室6093家,使用面积达171.89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化老年活动室5028家。

    毫无疑问,居家养老缓解了目前城市老龄化的压力。但是,羁绊也随之出现。大部分人也发现,一些隐形的问题慢慢浮出水面,阻碍着这一模式前进的脚步。

    第一点就是不断上涨的物价,为老人提供的餐饮食物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对老人的收费却不能提高。

    第二点就是人工费用接连上涨

    第三点营养要求普遍缺失,因为为老人配送的饭盒不止一两分,所以食物加工方面就不如单独做的营养。

    服务点需严格考核

    因社会餐饮单位普遍缺乏备餐、运输等必备的硬件设施,老年助餐食品安全难以保证。今年,普陀区决定,所有社会餐饮单位停止在老年助餐方面供餐。

    普陀区食监所所长助理刘萍表示,助餐点作为集体供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一方面,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身体机能、营养需求、自身抵抗力等各方面都与普通成年人不同,使得老年助餐点的食品安全要求应更为严格;另一方面,老年助餐点除了餐厅用餐功能外,有的还含有盒饭外送功能,这已经突破了现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禁止的行为,由于全市尚无老年助餐点统一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各助餐点的食品安全水平参差不齐,令外送服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然而,记者了解到,上海各区县目前有不少老年人助餐点,依然是由社会饭店提供,在当前缺乏专业类餐饮机构的前提下,许多社区明知其中存在隐患,也只能听之任之。东方网6月17日消息:

    一个群体的流失:每年3成助老员离职

    除了供应企业难以维持生计,由于缺乏明确的补贴机制,越来越多的老人餐面临无人肯送的窘状。

    人员急缺,已成为整个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普遍的尴尬。由于工资待遇较低,使得助老服务员的流失率极高,甚至每年可达到3成。另外,上海目前助老人员专业化程度也普遍不足,虽然热情有余,但服务质量却很难提高。

    面临无人肯送窘状

    仙霞街道的老人助餐服务在全市起步较早,推行8年来,考虑到腿脚不便,不少老人中希望每个居委会都能有一个就餐点。目前,辖区内的23个居委会拥有6个社区老人助餐点,其中还包括了送餐上门服务。对于拥有455名居家养老的区老年人“大户”而言,这些助餐点并不算多。

    对于这一点,助老服务社负责人蔡玉敏其实心里也很清楚,而这个难题也一直是她想要着力解决的。

    在蔡玉敏看来,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补贴费用。如今,蔡玉敏找来的送餐员都是兼职工,为了能留住人,她按照市场小时工的75%为他们发放补贴,另外,每送一客饭再给予1元的送餐费。而这些补贴方法都是通过常年的工作经验和各种协商所定的,政府也从未就此给出过明文的规定。即便如此,仅送餐费街道一年就要付出13余万元。

    “很多人其实也是因为熟悉了,所以不好意思拒绝,其实,送餐员也挺不容易的。”蔡玉敏说。在日常工作中,她也做足了47名助老员的思想工作。不过,蔡玉敏私下还是有些担心,从长远来看,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送餐需求量肯定会大幅上升,如果能出台一个相关方面的补贴规定,将制度规范化,那才能让人送得放心。

    关键词:居家养老起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