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3-06-05 13:15:0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国加速的老龄化问题,带来一系列的养老难题,其中最突出就是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所以,这就造就了各行业都在积极的参与到养老机构的建设中来。民政部拟规定,凡有10张以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食宿的床位,即可申请设立养老机构。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14.9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仅17.7张。养老资源的匮乏,给应对老龄化加速,满足养老需求制造了瓶颈。如此语境下,从立法的层面放低养老机构设立门槛,通过给予补贴的激励更多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和个人,投入社会养老服务市场,迅速扭转养老床位不足的局面,的确抓住了破解养老困局的“牛鼻子”。特别是,床位标准从30张降低到10张,意味着需要的投入更少,尤其是社会一些闲置的设施可以得到综合利用,小而多、小而灵活,更利于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也更利于满足普适性的养老需求。

    但是,床位不是解决养老矛盾的唯一手段,有地方可养,更需要服务能够满足基本养老的需求。换言之,养老机构的设立,需要更多软件的支撑,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应具有普适性。一直以来,如何照顾老人,从日常起居、到文化需求,再到心理层面上的疏导等等,一直都所少系统的研究。那么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一个相对具有共性的规范,并且这些基本的服务能否在经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满足,从业人员也是关键。放低养老机构设立门槛,并不能以放低养老服务作为代价。尤其是低成本的进入,经营的趋利性,可能会导致随便找个人就能从业的局面。

    二是养老过程中可以预知风险的规避。老人是个特殊的群体,身体机能的老化,出现意外伤亡的机率会是正常人群的数倍,甚至是十数倍,责任界线的模糊,可能会导致索赔的发生。比如,去年9月北京金正福寿敬老院因一名老人死在厕所内,被家属告上法庭,索赔50万。

    三是养老机构与公共服务的对接。降低了设立门槛,小而多的养老机构,有利于合理布点,但也会因投入的制约,如文化、医疗等必需的需求,可能会受到影响,要依托公共服务网络给予有效弥补。

    养老机构设立门槛不能一降了之,实行社会养老也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需要政策层面的扶持和引导,一方面推动从业队伍的同步发展,应建立免费培训制度,保证人员素质;另一方面把养老机构设立纳入公共服务网络体系考量,从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上引导合理布点,避免盲目。此外,建立平抑风险的制度机制,,规范养老服务过程中主观责任认定的界线与赔偿的标准,跟进相应的意外保险,为社会养老机构辟出一块安全区。


    关键词:养老机构设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