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3-05-03 22:14:0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因此,养老金投资的商业运作也应运而生,既然是商业运作那么就有赚有赔。投资运营,有赚有赔是正常的,只赚不赔不可能。如果不讲清楚赚了钱参保者有何好处,赔了钱谁担责任,拿“养命钱”投资难免引来参保者质疑。

    作为国内第一个养老金投资运营省份,广东最近宣布,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的1000亿元结余养老金的收益,全额计入滚存结余资金。如此处置投资收益,立刻引发质疑:1000亿元里,有多少统筹基金,有多少来自个人账户?个人账户里的钱,是从每一名参保职工的月工资中扣除的,如果拿这笔钱去投资,获得的收益是不是也该返回个人账户?

    养老金投资运营争论了好多年。尽管一再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呼吁应尽早入市、保值增值,并论证了种种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普通百姓一直兴趣不大。因为始终没人告诉参保者,养老金投资后,赚了归谁?赔了谁补?

    目前全国养老金累计节余已达2万多亿元。这么一大笔钱,只用来存银行、买国债,肯定跑不赢CPI。那么,是不是进入资本市场就顺理成章呢?也不一定。投资运营,有赚有赔是正常的,只赚不赔理论上不可能。

    养老金入市的赞成者,有的认为只要坚持专家理财,保值增值没问题。譬如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十多年的实践看,盈利状况不是很好吗?但细细一看,在某些经济不景气的年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投资也是亏损的。单拿收益好的年份论证,不太有说服力。有的人说,养老金投资注重长期收益,从长远讲风险不大。风险不大不等于没风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近几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有不少国家允许入市的养老基金都发生亏损并影响参保人利益。还有人认为,中国在养老金入市上太过保守,你看美国401K计划,实施好几十年了,也没见美国人反对。这又比错了,401K计划所涉资金类似于我国企业年金,美国的基础养老金从没被允许入市。

    养老金是“养命钱”,太重要,太敏感。有关方面如果只是一个劲儿地号召“入市保值增值”,说得越好只会越令人反感“光说赚了的这好那好,也说说亏了怎么办呀。”如果亏了没人兜底,还不如现在这样心里更踏实。

    先前多数人担心的是养老金入市亏损怎么办,现在广东省的做法又让参保者有新疑虑:“赚了怎么分?”

    按照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缴纳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各缴一定比例,其中个人缴纳部分全额计入个人账户,不参与统筹。退休时,个人账户累积的资金多少,直接影响月养老金水平。倘若参保人不幸去世,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可以继承。按正常人想法,拿我的钱去投资,收管理费可以,但获利了总该返还我吧,哪怕只返还一部分。这时候,参保者倒希望有关专家来比照一下国际惯例,在实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国家,拿个人账户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运营,个人账户都会有相应收益。如果投资运营个人不能分红,倒让人猜测:所谓入市的第一目的恐怕还是提振股市吧,然后才是保值增值、应对老龄化等等。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城居保,目前三项养老保险覆盖面已近8亿人,累积的资金尤其是个人账户资金越来越多。现在许多人对养老金入市不赞成,并非天生保守,也不是大家对资本市场没信心,而是始终没看到完整的论证和规划。如此利益攸关的大事,有关方面难道不应首先来问问参保人:“把你们账户里的钱用于投资,愿不愿意?”难道不应解释清楚:“投资获利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对参保人的诸多疑虑“万一亏了谁负责?拿什么钱填窟窿?变现国有资产还是财政兜底”,难道不应认真考虑并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