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国使用的一直是纸质的养老助残券,近日,我国将以北京海淀区为试点以带芯片卡代替养老券,老年人可以通过在POS机上刷卡来实现消费。
在昨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今年,海淀区将率先试点养老助残券“电子化”,明年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同时,今年北京市将新建200个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让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身体监测、康复护理等服务。
“券变卡”在海淀试点
本次博览会上首次展示了变“卡”后的养老助残券,一张银行卡般大小的浅蓝色带芯片卡代替了原来的纸质养老券,老年人用卡在POS机上一刷就可以实现消费。
据了解,目前各区县发放的养老助残券可以在社区指定的家政、商品专柜、老年餐桌等地使用。李红兵介绍,“券变卡”今年将先在海淀区进行试点,明年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这张卡又称“小帮手一卡通”,未来将不仅具有养老券和乘坐公交等功能,还将具备普通借记卡的一般功能。到2015年,北京市的老年优待证也将和一卡通合一,从而便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种类的专属服务。
年内新建200个养老中心
李红兵表示,目前,北京市已试点建立了196个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今年还将新建200个,保证全市16个区县全覆盖,同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覆盖2000余个社区。
他说,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类似于“中心厨房”,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由市、区县、街乡和社区四级体系组成,主要功能在于对接养老服务商,统筹吸纳各种先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另外还要对服务进行评估监管,以保证服务质量。
今后有关老年人身体监测、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各种社会化服务项目和设施将由北京市各级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集纳和监管,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让老年人便利放心地享受服务。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