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3-04-11 14:13:36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为了减少养老金缺口以及增加养老金占GDP的比重,各相关机构在不断的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其中推动养老金入市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
         
        养老金不仅是保障民众老年生活的“定心丸”,而且是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稳定剂”
         
        储蓄与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划上等号:居民将剩余资金储存在银行,而银行通过信贷等方式为经济部门提供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从功能上讲,储蓄资金既是未来风险保障资金,又是社会投资资金。社会养老保险实质上就是一种国家强制储蓄,所以,养老金既拥有保障民众养老的民生属性,又拥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属性。过分强调养老金的民生属性,忽视养老金的投资属性,成为我国养老金无法有效地实现保值增值的主要原因。在规范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下,将养老结余基金投入资本市场,形成事实上的全民“持股”中国经济,不仅可以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而且也是全民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当前养老金运作模式并不合理
         
        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各项养老基金累计结余约3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7%。而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11年美国养老基金规模占GDP的71%,英国为88%,加拿大为64%,智利为59%。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各项养老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养老基金规模在GDP中的占比将会快速提高。如此,养老金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会进一步体现出来。事实上,在养老金结余比较多的地方,地方养老金一直被地方政府视为“财政第二支柱”——它是当地银行向外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银行通过养老金获取稳定的存贷息差收益,地方经济得到银行贷款支持获得增长。然而,养老金的所有者——普通民众,却可能要承受固定存款利率过低造成基金贬值的损失(除非政府在人们领取养老金的时候“慷慨地不计较”退休人员的缴费水平与基金收益;但如果真如此的话,则又会严重地损害养老金的平衡与可持续性)。在存款利率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这种运作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实现全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从三方面推动养老金入市
         
        我们需要站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推动养老金入市投资。但是,这种投资需要以规范资本市场及其投资回报机制为前提。在现有条件下,要实现我国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