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3-01-18 00:08:4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新华网沈阳1月17日电(陈梦阳、初杭)一场大火让河南兰考的袁厉害为世人所知,在辽宁丹东有一位下岗工人面临着与袁厉害类似的困境。17年来,他无偿养护了50余位孤寡老人,广受赞誉,但由于消防设施不达标,这些年来他的“大家庭”一直处于无证运营状态,不仅难以获得国家补贴,还面临着随时被取缔的困境。

    1月的辽宁丹东,寒气逼人。在离市区10多公里的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一个叫做“夕阳之家”大院里,几十位孤寡老人正听着他们的“儿子”张克勤苦口婆心地规劝,“这些废纸不能留了,离火炕这么近,可不行啊!”“不能再用电褥子了,太容易着火了!”

    1996年,下岗工人张克勤买下了这个大院,并先后“捡”回50多位老人养老送终。这些老人有的智力残障,有的身体残疾,有的精神失常,来此之前大多流浪街头、无亲无靠。张克勤开了间小型印刷厂,用每年五六万元的收入为他们置办起一个个“小家”。

    为了这些“夕阳之家”,自己连每年3000多元的养老保险费都舍不得交,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全靠妻子祖丽慧的工资维持。虽然处处紧着自己,但老人们生活必需的设施却置备齐整。

    近年来,张克勤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并先后获得“全国尊老敬老好儿女”,辽宁省和丹东市“学雷锋标兵”等多个荣誉称号。

    由于消防设施不达标,17年来,这个“夕阳之家”一直未获当地民政部门的认可,也难以享受国家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的各种政策优惠和补贴,可张克勤和他爱人凭着一腔爱心和默默的奉献,咬牙坚持了下来。

    “夕阳之家”地处远郊农村,是一间间小瓦房围成的农家大院。如果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标准安装棚顶喷淋、内部防火装修、改造消防通道的话,至少需要几十万元投资,这对于没有任何盈利的“夕阳之家”来说实在是天文数字。

    “有心做点好事,虽然累也坚持了下来。可我的经济条件有限,几十万元的消防设施改造费用实在承担不起。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帮帮我。”张克勤日前对采访的记者说,2009年民政部门综合考虑后曾拨给“夕阳之家”10万元作为消防改造费,但离几十万元的改造成本仍然有很大缺口。

    虽然比不上国营养老院安全、卫生,但居住在“夕阳之家”的29位老人们却坚决不愿离开。“来到这,我才过上安稳日子。”已经91岁高龄的老人赵桂兰欣慰地说,“我病了,张克勤比我自己还着急。我是凭空添了个儿子尽孝。”

    据丹东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史家利介绍,政府部门2009年考虑过取缔“夕阳之家”,把老人们转移到国有养老院,但没能成功。“张克勤对老人太好了,老人们对他很依赖。一位老人甚至说就算推土机来也不搬。”史家利说。

    “兰考事件以后,我们也非常重视‘夕阳之家’的消防安全,考虑还是逐步把老人分散到国有养老机构去。”史家利表示。

    但史家利也承认,老人们和张克勤之间的深厚感情让这样的作法仍有很大困难,“从现实来看,我们考虑协调消防部门加强实地指导,排除火灾隐患,全力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并针对老人情况多给福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夕阳之家”是否会遭到取缔,消防困境到底谁来解决?目前仍无答案。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