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3-01-11 00:08:4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跨越“老龄化陷阱”的中国对策把养老金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 汇聚养老金制度红利整体上看,养老金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资本强国的坚实地基。故而,把养老金发展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释放社会经济压力,创造养老金红利,既是未来我国巨大的后发优势,也是崭新的比较优势。养老金红利与城镇化红利、改革红利汇聚一起,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结构的全面转型。
      养老金的“蓄水池”功能发展养老金,把长期资金从流动性当中分离开来、规范起来,是治理通货膨胀、缓解就业压力、推进金融改革的基本逻辑。
      首先,养老金是天然的“蓄水池”,通过养老金发展来吸收流动性,既防通胀又防通缩。可以把央行从“通胀压力”中“解脱出来”,为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赢得空间。其次,养老金发展与就业发展存在替代关系,能够较好地减轻失业压力,可以把政府从“凯恩斯主义政策依赖”中“解脱出来”,为推进结构调整赢得空间。第三,养老金发展与民间投资存在替代关系,可以把民间金融从“地下经济”、“地下钱庄”中“解脱出来”,减少公众为保障退休养老而进行的炒房、炒钱等非理性投资行为,从而为规范化的金融创新赢得空间。宏观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畸形的根子是微观畸形,根源是居民收入结构、财富结构畸形,是个人的养老金资产占其终身收入的比重过低,迫使居民表现出强烈的储蓄养老动机。金融结构畸形,又进一步强化经济结构的畸形。而通过养老金发展来汇聚长期资金,又是改变金融结构、融资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源动力。
      发展养老金,提高养老金资产占个人终身收入的比重,稳定养老金财富预期,可以收到良好的政策效果:一是可以分流银行储蓄,降低银行资产的比重,改变畸形的金融结构;二是将养老金投向资本市场,推动储蓄向投资转换,提高资本市场融资的比重,改变畸形的融资结构;三是可以促进居民消费,提振国内需求,改变目前消费不旺的畸形经济结构。
      养老金的安全阀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发展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升社会福利、增强国民安全感,可为社会和谐与国家长治久安增加制度屏障。
      本次金融危机以来,美欧社会整体上稳定,与“阿拉伯之春”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养老金发展有差别。2011年,美国人均养老金资产规模为7万美元,折合44万元人民币;智利人均为8500美元,折合5.4万元人民币;我国人均为4000元左右。也就是说,我国人均养老金资产只有智利的1/10,美国的1/100。增加养老金发展投入,增进国民幸福,增加居民财富,可以把中央政府从“政治压力”中“解脱出来”,把地方政府从“维稳压力”中“解脱出来”,大大节省社会维稳费用。
      此外,养老金是长期资本,追求长期收益;是社会资本,受益者是国民。养老金与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一起,可以共同构筑起“三足鼎立”的资本格局,构建起不同所有制形态、不同利益取向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养老金大股东”,让政府从“国进民退”的“所有制压力”中“解脱出来”,从容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三要素: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养老金发展可以推动资本形成,汇聚长期资本。根据笔者测算,到2035年,养老金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贡献为2%左右,可以抵消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负2%左右的贡献。将人口红利转变为养老金红利、金融红利,可以为我国长期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养老金是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压力被认为是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利用资本市场国际化来分散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危机,是一场伟大的跨期套利,是通过金融手段来治理老龄化危机的重大应对策略。当我国进入人口负债期时,我国老百姓可以通过持有全球范围内的股票和债券来分享其他国家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贸易红利、市场化红利、城镇化红利,也即获得资本红利。同时,国内居民通过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还能提前分享到全球经济增长及价值创造成果,本身就是一场伟大的现实分利。到那时,中国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够拿人民币购买到全球最具稀缺性、最有成长性、最优价值的资产。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曾经指出:美国硅谷和中国城镇化,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根据笔者预测,到2035年我国养老金总资产将达到79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15倍。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将达到210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5倍。届时我国将成为全球养老金大国、金融大国、财富大国、消费大国、制造业大国。
      而通过养老金投资,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就是在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届时我国还将成为全球技术大国和创新大国。我国将收获:强大的人民币、强大的资本市场、强大的技术,强大的国防。
      养老金发展犹如一条长河,其下游是金融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释放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至关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国际化。具体来说就是把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大国的优质企业“请进来”,把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资源大国的优质企业“请进来”,把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人口红利大国的优质企业“请进来”,这样就可以把我国当前的人口红利和发展红利转换成强大的资本购买力,同时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企业结构,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发展,进一步培育机构投资者,塑造先进的资本市场投资文化。
      选择资本市场国际化作为养老金发展战略的一个突破口,其战略意义在于: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对等开放;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分散老龄化风险。
      可以说,通过养老金发展来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是推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启动养老金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启动养老金发展战略,收获养老金制度红利,将逐步缓解目前我国面临的诸多结构性难题:收入结构失衡,人口结构转变,金融结构畸形,融资结构畸形,经济结构失衡等;从中长期来看,将逐步释放我国面临的诸多社会经济压力:福利增长压力,通胀压力,就业压力,财政压力,融资压力,所有制调整压力等。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