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据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失独父母的人数近八千人。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如果想入住养老机构,无子女做担保是他们难以逾越的一条政策门槛。随着近年来无担保老人群体的逐渐增多,入住养老机构无门的情形也日渐凸显。
本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市民政局正在研究修改入住养老机构的合同文本,其中,入住养老机构须担保人的条款将有望做大幅改动。该文本将对失独者等无担保老人和养老机构的责任进行细化和明确,降低无担保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门槛。
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如果想入住养老机构,无子女做担保是他们难以逾越的一条政策门槛。随着近年来无担保老人群体的逐渐增多,入住养老机构无门的情形也日渐凸显。为了保障无担保老人的养老需求,市民政局正在研究修改入住养老机构的合同文本,其中,入住养老机构须担保人的条款将有望做大幅改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初步想法是,通过对无担保老人和养老机构的责任进行细化和明确,使无担保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双方的风险降至最低,最终取消担保人这一准入门槛。
目前,本市有近400家养老机构,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几乎各占一半。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在老年人入住时,都需要与养老机构签订一份入住协议,其中有条款明确规定,老年人需要有担保人签字才可以入住。在实际操作中,签字的担保人一般是直系亲属,如果没有直系亲属,也可以由老人原供职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是社区居委会服务人员来担任。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养老机构所使用的合同文本基本都为市民政局的推荐文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设立担保人条款是在通过大量调研和走访基础上发现,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突然生病需要家属签字才能治疗,或是入住养老机构后,存在长期拖延缴费的现象。设立担保人既是考虑老人的需求,同时也是保障养老机构的权益,“如果老人突然需要手术治疗,养老机构能不能签字,签字后手术的各种结果,该不该由养老机构来承担,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随着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的日渐增多,担保人条款成了这些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拦路虎”,他们没有直系亲属,一些人单位又早已变更,即便有单位,又有谁愿意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做担保,除此之外,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会时常变更,也无法提供固定的担保人。为了保障这些老年人的入住权利,市民政局正在研究修改入住养老机构的合同文本,其中,对于担保人条款将进行大幅修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初步想法是,通过对无担保老人和养老机构的责任进行细化和明确,使无担保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双方的风险降至最低,最终取消担保人这一准入门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